行业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浏览文章
Thaisa Way:让河流扮演 城市发展的有利角色
发布日期:2016年10月30日
欧美提出“海绵城市”的理念已经很多年,有完成得好的也有完成得不好的,成败的关键点在哪里?

Thaisa Way:每个国家和城市的情况都不同,关键是设立独立且严格的标准,责任具体到每一个小地块,而不是设立一个宏观的标准。政府只应负责公共的部分,而地块所有者要为它的地块负责。

比如法国,从城市设计的上游就会针对不同地区的地表径流,和排水能力做出相应的强制性管控。城市雨水管理部门规定在对雨水进行初级净化和截污后,每公顷的城市用地向市政雨水管的排水量不能超过3L/s,否则该用地的相关责任单位就要承担相应的超额排水费。

求知:中国很多城市已经高度发达,市区寸土寸金,如何“海绵城市”建设与原有城市设施相协调?

Thaisa Way:“海绵城市”不等于简单的生态保护,我们强调河流、湖泊等水系的修复,强调生态湿地的建立和保护,但往往会忽略了城市中很多不起眼的或是和常规雨水收集难以联系在一起的地段。其实,海绵城市的建设不能仅仅依靠增加大面积的水景,湿地、河流等高成本措施,更关键的是明确城市中的边角地带对于建造海绵城市的重要意义。比如城市废弃地、高速公路、高架桥、城市干道附属绿地、城市广场、居住区绿地、城市公园的边界、体育活动用地等等。在欧洲,这些城市地带常常在景观设计介入的同时能增加雨水调节的功能。

求知:武汉是一座“江城”,水资源丰富,这样的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有哪些有利因素或需要注意的问题?

Thaisa Way:美国的匹兹堡和你描述的城市很像,也是在河流的汇聚点,滨河地带很多。回顾匹兹堡的发展轨迹,在20世纪早期,它是美国钢铁制造中心,河流不但被视作工业基础设施,也被当作倾倒污水的垃圾场。后来匹兹堡开始意识到这样做的危害,虽然对当时的政府来说,相比工业用地带来的价值,用于公共空间的用地规划代价非常高,但还是在20世纪中期就在滨河区预留了为公众活动保留的公园用地。正是这些用地如今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匹兹堡不仅是一座优秀“海绵城市”,其滨河地区所进行的“三河公园”规划,已经修建了13里相互联系的绿色空间和步道,并刺激了40亿美元的滨水开发。

滨河城市探讨“海绵城市”的建设,不得不考虑河流在城市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你让它发挥什么功能,它就会给你什么反馈。城市与它的河流有着不可分割的动态联系,河流越大,承担的城市功能就越多。特别是在气候变化的时代,河流可能会是有利的,但也可能会是不利的,滨河城市必须尽力提高它们的适应性与弹性。

求知:能否介绍一下目前世界范围内“海绵城市”的先进设计?

Thaisa Way:城市广场是“海绵城市”面临的一个难题,因为城市广场通常会有大面积的硬质铺装,传统的设计只是追求简单地将广场上蓄集的雨水顺利地排到下水道中。但今年的一个获奖设计,德国弗莱堡的扎哈伦广场,就是将雨水调节作为景观设计的主题,它设计了一些种植池成为广场的渗水点,雨水没有排入市政雨水管道而是补给了地下水,广场地下埋入的渗滤基质的下渗雨水的洁净,同时整个广场也可成为暴雨时期的蓄洪地带。

但是这种地下水吸收的设计并不是哪里都合适,城市的空气质量和地表污染程度不同,难以下渗雨水的洁净,处理不当甚至反而会造成地下水污染。所以说“海绵城市”是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具体在设计上需要综合考虑整个城市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