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浏览文章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方法探索
发布日期:2016年10月31日
李海龙

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领域综合性智库机构,坚持城市绿色低碳、智慧创新、和谐宜居的发展理念,服务于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中国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战略。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以生态绿色发展为核心内容,面向城市可持续发展开展低碳生态城市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国家级研究机构,在生态城市规划、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咨询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IMG_3414

国家海绵城市政策分析
中央对海绵城市的要求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提出海绵城市概念,并引起广泛的讨论,开启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方向。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划定水体保护线、绿线等。城市水系统要综合发展,防洪、景观娱乐、水质、流态恢复、雨水资源利用、自我修复与微气候建设。会议强调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以及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在,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2015年10月11日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2015年7月10日住建部发布《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制定了包括“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显示度”六个方面的考核指标。

IMG_3415

试点城市绩效评价与指标要求

水利部对海绵城市试点也提出绩效评价与指标要求,围绕城市河湖水域及岸线管控和综合整治、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水资源优化等方面提出要求。

2016年5月16日三部委出台了《关于开展中共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年度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提出了2015年度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绩效评价评分细则。细则分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做法及成效、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创新模式四个方面。

IMG_3416

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典型问题

各地都积极落实中央层面的要求和意见,但一些城市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典型问题:

、组织制度难落实,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进度缓慢。第二、规划思路不够清晰、创新不够,技术水平不过关。
第三、没有经过科学计算,指标不够合理、难以推进。

第四、地方特色不足,没找到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五、技术团队支撑不够,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第六、先做了政府可控的市政项目,源头管控类项目进展缓慢。

第七、项目未总体打包、分多个项目招标费时费力费钱,动工不多。

第八、PPP项目多以城投为主,离社会资本占70%满分要求较远。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总体要求

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规划范围原则上应与城市规划区一致,同时兼顾雨水汇水区和山、水、林、田、湖等自然生态要素的完整性。城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建设、市政、园林、水务等部门负责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具体工作。

地位: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经批准后,应当由城市人民政府予以公布。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经批准后,编制或修改城市总体规划时,应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中提出的自然生态空间格局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开发管制要素之一。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方法与案例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上海市政院、珠海规划院共同参与编制的珠海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探索全市域范围进行海绵城市规划的方法与路径。经过近两年的规划研究,为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制定了顶层设计。

IMG_3417

我们规划我们做的自然的地表径流,还有流域分析,还有暴淹没分析,以及雨洪安全格局、雨洪中安全格局、雨洪高安全格局、潮汐风险分析、综合水安全格局、综合水安全格局、低安全格局、高安全格局。

IMG_3418
规划前期通过对自然地表径流,流域分析,暴雨淹没分析,确定雨洪安全格局、潮汐风险安全格局、确定不同层次的综合水安全格局。

IMG_3420
规划通过自然+工程+管理,以建设国际宜居城市为总体目标,以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为核心,制定目标,明确路径。

IMG_3421
规划提出恢复城市开放空间、河道、绿地的雨水储滞能力的同时,结合城市市民休闲游憩的需求,建设宜居的城市景观环境,提升土地价值,增强城市活力。

IMG_3422
规划确定了四大方面内容。、海绵体系;第二、分区管控;第三、专项协调;第四、重点区域及建设措施。首先在全市域尺度规划方案,把所有全市域需要保护的海绵体,包括受保护的山体水体和绿地,结合城市的开发边界确定大海绵体系。受保护的生态控制线内面积约占国土面积60%左右,跟新加坡的比例基本接近。在分类指标方面按照要求,提了总体要求及分地块详细指标。将来可通过控规的修改,把海绵城市要求纳入规划建设部门的管理当中。

几点感受
想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感受。

缺乏数据

首先规划前期数据收集过程,很多数据是在气象局、水利局、国土局等不同部门,这些部门协调起来也比较困难,在数据方面比较缺。应该尽快建立一个综合数据平台,把各口的数据都归到一个地方,尽可能的为规划服务。

需要多部门协作

海绵城市规划特别综合,需要多部门综合来互相配合协调编制,也需要建立一个跨部门的决策机制与流程。这个需要我们管理方面要建立打通各部门的协调机制。好有编制、有专业人员、有固定的场地。

需统一规划和衔接

规划的衔接一直是难点,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还需要不断地融入各项法定规划体系,做到高度衔接有机融合,也是各地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正不断的摸索,以更好的服务于海绵城市的建设。

关于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
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正按照中央的要求,以技术加资本的服务方式,建立投资~规划~设计~工程~管理全过程服务体系。我们服务国家政策的研究,与国际社会开展广泛合作,建立了中欧、中美、中德、中英、中芬、中瑞、中新、中日韩等合作机制。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也在规划设计标准、专业领域标准、学术交流,行业联盟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IMG_3422
我们在规划方面,我们坚持规划引领,对接国际适应气候变化,韧性城市等理念。联合优秀的工程建设公司,在生态城市、海绵城市、黑臭河道治理建设领域开展工程建设。我院将坚持基地化贴身服务,及时响应城市要求,开展长期规划设计咨询与运营管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