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浏览文章
暴雨内涝过后 海绵城市概念股也水涨价高?
发布日期:2018年06月07日
又到一年盛夏时节,暴雨突袭后的多个城市相继开启“看海模式”。

自今年6月中旬以来,以湖南为首的多个省市遭遇暴雨侵蚀,据初步统计,仅湖南一省就有14个市州127县市区1334个乡镇403.07万人受灾,与此同时,农作物受灾面积高达427.09千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3.36亿元。


城市逢雨必涝的原因,无非还是市内排水系统的一系列问题。传统城市建设,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只能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天降暴雨,如何避免城市内涝?海绵城市建设再一次被提上日程,而海绵城市概念股也开始水涨价高。

再看海绵城市建设

为了有效应对城市内涝的高发态势,逐步规避城市雨洪风险,自2012年海绵城市作为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被提出以来,逐渐成为了城市重点推广项目之一。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10月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近年来,海绵城市的建设层层推进,2017年,《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十三五”规划》发布,海绵城市被写入首部国家级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截至2017年4月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已开工建设738公里,完成投资约400亿元;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已建设面积420平方公里,完成投资约544亿元。全国已有370个城市提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传统城市,主要问题是雨水来了无处可渗,没有其他地方吸水存水,容易造成地表径流峰值,进而造成内涝。有了海绵城市的那些功能,就会减少内涝的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