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浏览文章
中国正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应对城市内涝
发布日期:2018年06月12日
每年总有为数不少的城市遭遇暴雨而内涝,让城市看海成为每年一度的心酸自嘲自黑嘉年华。城市内涝这个顽疾如何破解?这些年来,有无数专家做出诊断,问题的病灶也众所周知了,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起来,也必然无法很快药到病除。在当前,“海绵城市”成为热门,多地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但海绵城市能不能解决城市看海的问题?它是否真有现在一些人认为的破解看海之功效?对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与工程院副院长谢映霞的研究,给我们带来更深入和理性的思考。

现在“海绵城市”特别热,为什么热?一来这个概念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2月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即“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二来是财政部、建设部、水利部年初联合发出通知,做试点城市。试点城市每年能获得国家几个亿的资金补贴,一定三年,所以地方积极性很高,既能实现政治理想,又能获得国家财政上的资助,所以特别热。不管是政府还是老百姓,都还是比较支持这个事的。

什么是“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国外在应对灾害时经常用R esilient这个词,实际上它讲的是弹性和应对,城市的自然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要能恢复,能应对,能很快地恢复城市功能,实际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海绵城市的概念集中在雨水方面,把新的治水理念融入城市开发建设中。原来水来了就把它排走,现在讲要因势利导,顺应自然,其实古时候就有这样一种哲学思想;再有,针对城市病,也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强调渗、滞、蓄、净、用、排的组合方案,强调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概念,这是关于海绵城市的理解。

内涝源于破坏了生态系统

现在为什么城市经常内涝?刚一下雨,地面就积起水来了。这是因为近些年来城市开发建设速度非常快,在整个开发过程中,采用了大量的硬质铺装,原来都是农田、林地,现在不是马路就是屋面,这个就改变了地表的径流。还有拦水造坝,占用林田,填了好多湖,河道加盖板,明沟变暗沟,这样过水能力肯定减小。城市开发建设中有很多破坏山水林田湖的行为,破坏了原来的生态系统,所以就蓄不住水了。城市周围的湿地可以抵御洪水、调整径流,改善气候,也能控制一些污染,但是这些湿地都大量地减少了。城市建设占用了很多土地,建了工业区、开发区,盖好多房子,全是硬质铺装,客观上影响了很多原始生态的环境。

为什么这么多城市缺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水泥地太多,把能够涵养水源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给占用了,切断了自然的水循环,雨水来了,只能当污水排走,地下水越抽越少。解决城市的缺水问题,必须顺应自然,比如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山水林田湖是个生命共同体

海绵城市”到底是什么内涵?国际上是怎么提的?它能做什么?怎么建?现在提到了生态优先的原则,不管是开发还是建设,都是生态优先的原则。再就是自然和人工相结合,要效法自然、施法自然,虽为人工,宛若天成,要将人工和自然相结合。这么大的城市集中在这里,纯自然做不到人类需要时又吸收又释放,所以还要有一些人工设施辅助,这个就是它的意义。
说起海绵,有一个狭义的概念和广义的概念。狭义的更多是指小海绵,就是源头控制这一块,就是没有进入河流和管网以前,要让它及早地、分散地、源头地控制雨水的流量和水质,城市里见缝插针地做绿地和雨水渗、滞、蓄、净、用、排的设施,这是小海绵的概念。从生态意义上讲,还有个包括山水林田湖的大海绵。一个大湖、河道能够更多地蓄存雨水,更多地释放和吸收雨水。不管怎么说,海绵城市核心的是城市建设理念的转变。城市发展到现在,理念变了,屋顶绿地、植被草沟、生物滤池等很多东西要融在已经建成的城市区域里,要多做这些能够吸收水、渗水的设施,包括雨水花坛、树池、坑塘。

整个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讲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这都是有关系的,要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所以,要使大海绵真正发挥作用,应该从整个生命共同体来考虑,它能够消化、吸纳的量更大,这也是专业上很多人认同的。比如说湿地,城市中的大湿地,都有很好的生态功能。

概括起来说,“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在雨水方面的具体体现,也是和国际先进的雨水管理理念一致的,它也能够解决中国的雨水问题。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渗、滞、蓄、净、用、排”六位一体的综合排水、生态排水措施,不是简单地排走了之。我们现在优先考虑能不能更多地渗一点,如果渗透的话,就能涵养地下水,能部分地缓解一下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滞、蓄在解决城市内涝方面都是能发挥较好作用的。其实历来排水防洪讲的都是蓄、排结合,当然洪水特别严重的地区是以排为主,要尽快排走,不然都在这儿蓄着也不行,所以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渗、滞、蓄、净、用、排”六位一体综合考虑,要通过具体的工程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削减峰值流量,解决一些水污染问题,源头都控制了,后进入管网的雨水相对干净一些,河道干净一些。所以,建设“海绵城市”一方面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让它恢复一些自然生态。再有,可以控制部分雨水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