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浏览文章
【深度】不要用错误的期望毁了海绵城市
发布日期:2018年06月13日
:时隔18年后的2016年,洪水再次肆虐神州,南方城市大量浸泡在积水之中,今日繁华大都市武汉重成泽国。7月7日,有一批批的“好事者”们在“大头针PPP”问答平台上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以期将忧国忧民的舆论民情引向专业化思考:

“夏季到南方来看‘海’,城市内涝如何破?——刚刚进入6月,江西、湖北、重庆、贵州等省份连遭强降雨,南昌、武汉等陷入‘内涝成海’的尴尬。年年暴雨,年年内涝,大雨之下,城市缘何变得‘小肚鸡肠’?海绵城市建设何时呈现功效?”

“大头针PPP”是PPP领域的专业问答平台,已经聚集了一批高水平的专业人士。这个问题一提出来,短短两三天时间里便有了十余条回答,表现出优异的思考能力、犀利的洞察力和多元化的独立专业视角。我们欣慰,洪涝面前,不再只有埋怨,不再只有牢骚,不再人云亦云,不再一味陷入悲痛、愤怒和廉价的感动。让我们来听一听他们的精彩评论,感受他们在滔滔洪水面前的理性光辉吧!

济邦咨询余凯锋:海绵城市不是包治百病的全能丹药

舆论针对武汉洪涝灾害议论较多的是海绵城市,大多数人质疑海绵城市花了那么多钱为什么在洪涝灾害面前如此“不堪一击”。这个误解是基于对海绵城市的了解肤浅。上海济邦咨询公司的余凯锋专门针对海绵城市作出了三点回答:

“一,海绵城市是一个很好的理念,但不是包治百病的全能丹药。比如应对今年这样的罕见暴雨,加大城市建设投入从技术上也许是可行的,但成本呢?我赞成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均应当适度超前,但应当在财力可承受范围之内。应对极端自然灾害,政府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可能更重要。当前舆情汹汹的情境下,决策者更要顶住压力,避免盲目大干快干。

“二,海绵城市建设需要也适合采用PPP模式。海绵城市作为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公益项目,需要也值得加杠杆,PPP模式是其理想的融资方式。海绵城市的关键更在于规划设计及后续运营维护,社会资本更能发挥其优势,较易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成本节省。此外,海绵城市建设PPP模式的核心是按效付费,按效付费是两批试点城市申报时的特别要求,国家在推海绵城市建设时,也希望各地在机制上有所创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把钱用在刀刃上。

“三,当前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2013年以来,海绵城市的热度一直不减,但问题也层出不穷。不少地方将一些项目拼凑起来冠名为‘海绵城市’,对于地方政府,需要获得中央补助,对于社会资本,资本市场需要概念。相信不久’海绵城市多少亿花在哪里’之类追问会见诸报端。
史小辉:不能寄予海绵城市过高的防灾期望

史小辉先生是2015年8月15日第二十六期“城市中国沙龙”的负责人。在那期以流域治理PPP为主题的沙龙上,有水利专家放炮:“一个城市内部能谈“流域治理”吗?海绵城市建设能解决流域治理问题?”把流域范围的水的问题,寄希望于在城区建设“海绵城市”来解决,这是花99%的钱用在1%的面积上。“

时隔近一年后,面对洪涝灾害,史小辉对海绵城市问题显然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他在平台回复说:

海绵城市对水的‘渗、滞、蓄、净、用、排’功能,大致分为三层: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防洪排涝。水的‘利用’是位的,其次是水生态和水环境,后才是排水防涝。海绵城市是个好东西,不能让它背武汉洪涝灾害这个黑锅而毁了它。

“城市的安全保障主要在排水功能,尤其是极端降雨情况下的顺利排水。城市实现顺利排水,一方面需要城市排水管网的管径设计留足冗余量,一方面需要城市管网系统的布局要合理,同时要流域大的排水体系支持。城市管网问题由来已久,建国后城市管线设计等级较低,后来城市的排水标准不断调整,‘不兼容’问题是主要问题。而且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次管变主管,设计时的流量早已超过,更不要提根据峰值留足冗余。海绵城市包含的排水的问题,就需要站在水利和流域水安全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不能单纯地希望用海绵工程毕其功于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