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浏览文章
2015年中国城市发展十大事件 大气十条、水十条、海绵城市榜上有名
发布日期:2018年06月13日
2015年,是我国城市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时隔37年后再次召开,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会议明确了做好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并提出了做好城市工作的具体部署。

2015年,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重要的一年,新型城镇化持续深入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稳步实施。长三角等城镇群规划加快编制,滇中新区等一批国家级新区设立,北京市房山区等59个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出台,撤县设市等行政区划调整加快,各地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进一步加强,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批准发布,这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的基本遵循;纲要提出要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带。

2015年,是我国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关键的一年,着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镇化质量。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后实施,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源头治理,从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的角度完善了相关制度,体现了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新要求,顺应了公众对改善环境质量的新期待,为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切实提高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和防灾减灾能力。

2015年,我国在全面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中央成立了以张高丽副总理为组长的“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等内容。中国倡议成立、57国共同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北京正式开业,将有效增加亚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进程,对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积极提振作用,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

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大、速度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

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分析了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形势,明确了做好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并提出了做好城市工作的具体部署。

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依法治市,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会议强调,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坚持集约发展,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立足国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

,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城市和经济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城市发展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农业用地按相应规模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人口和用地要匹配,城市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第二,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要结合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明确我国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功能定位。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各城市要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强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协作协同,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

第三,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要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多种因素来制定规划。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开性和强制性。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要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务这个重点,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第四,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要推进规划、建设、管理、户籍等方面的改革,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要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确定管理范围、权力清单、责任主体。要推进城市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生态链,让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动力,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